中國對非零關稅:高雄港如何把握「東非航線」加密商機,強化亞非轉運樞紐地位?

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政策。這項政策雖然是中國的地緣經濟戰略,但它對南台灣的航運業和高雄港而言,卻是一股不容錯過的貨運增長紅利。零關稅將大幅刺激中國製造商品對非洲的出口量,這將直接帶動亞洲與非洲之間的海運需求。

高雄港必須將自身定位從傳統的「區域性港口」升級為「亞非轉運樞紐」。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港埠服務,搶佔這波由政策變革帶來的貨運增長商機。


精準預測:強化「東非航線」的戰略地位

中國對非貿易的貨物主要以製成品、機械設備為主,這將導致東亞至東非(如蒙巴薩、達累斯薩拉姆)的航線需求暴增。

高雄港應主動與全球各大航運公司(如長榮、陽明)協商,爭取航商「加密中轉」。鼓勵航商將高雄港作為「東亞—非洲航線」的中轉節點。利用高雄港的高效率裝卸能力和腹地廣大的優勢,吸引原本可能在中、新、港等港口中轉的貨物,轉至高雄港進行集結與轉運。

同時,高雄港應強化其「亞洲區域集散中心」的地位,優化「亞洲貨物」的集散功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多國貨物集結、分撥服務,讓高雄成為亞洲貨物進入非洲市場的「一站式平台」。這項準備,是將貨運的增長從「單純路過」轉變為「落地中轉」的實質效益。

智慧港口升級:提升「快速轉運」效率

要成為國際轉運樞紐,高雄港必須具備極致的效率和應變力,以應對大量增加的轉運貨量。

高雄港應持續投入資源,加速碼頭的自動化、智慧化,加速「AI碼頭」技術落地。導入AI系統進行貨櫃堆疊優化、橋式機自動化操作。這能大幅縮短船舶在港停留時間,提升貨櫃的轉運效率,讓高雄港在國際競爭中更具吸引力。

此外,結合高雄港的腹地優勢和小港機場的空運服務,深化「海空聯運」優勢。對於高價值、時效性強的貨物,可以提供「海運進港、空運出境」的聯運服務。這能為進口非洲稀有物資或出口精密機械設備的在地企業,提供更多元的物流選擇。

金融服務整合:強化「貿易融資」配套

零關稅帶動的貿易量,需要在地金融服務的配合,才能讓南台灣企業受惠。

在地銀行和金融機構應積極研究非洲市場的貿易結算、信用證、供應鏈融資等金融服務,提供「非洲貿易」融資服務。為南台灣有意與非洲市場往來的企業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貿易融資服務。

同時,應鼓勵在地航運代理、報關行、倉儲業者組成服務聯盟,設立「在地供應鏈」的服務中心。為南台灣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非洲貿易諮詢、物流規劃等服務。


中國對非零關稅是南台灣航運與港口服務業的重大機遇。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智慧港口、東非航線優化與在地金融服務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高雄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新未來。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