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濕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獲評WLI星級濕地中心 臺南保育成果登國際舞台

台南新聞

        官田濕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是臺灣移地復育最成功的範例之一;1990年代因應高鐵開發計畫,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及民間保育團體三方攜手下,復育成果顯著,農業局表示,在各界共同努力齊心投入保育,水雉的數量從87年全臺不到50隻,到113年已增加至3,030隻。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多年的經營管理成果有目共睹,是臺南最重要的自然資產之一,也是國家級重要濕地,更是國際級重要野鳥棲地及國際濕地網絡(Wetland Link International,WLI)的一份子。今年在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中,獲得本屆的全球最佳濕地教育工作者及最佳遊客景點之星獎,由WLI認證之「星級濕地中心獎」,是唯一專門針對濕地教育工作者和旅遊景點的全球品質標誌,本次全球16個濕地獲獎,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和香港米埔、臺北關渡等濕地共同受讚為各地值得學習之典範。

        臺南市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事長黃偉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保育政策與棲地優化工作,秉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榮理念,打造永續發展的友善環境。市府也透過推廣友善農作,鼓勵農民參與生態保育,讓民眾在安心選購如官田菱角等農產品的同時,也一同為水雉及其他野生動物創造更大的棲息空間,守護臺南的自然生態資產。

        新聞聯絡人:森林及自然保育科科長朱健明

        電      話:06-6354986

新聞來源: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機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