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台北新車暨新能源車大展」將「智慧.永續.移動出行」設為主軸。這項趨勢,為南台灣的汽車零組件製造聚落發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電動車(EV)和自駕車(AV)時代的來臨,要求我們必須將產品的核心價值,從傳統的「機械強度」轉向「電力電子」與「數據感知」。
南台灣擁有深厚的金屬加工與精密製造底蘊,是台灣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在地企業必須緊抓「智慧與永續」兩大主軸,將自身產品從單純的零件,升級為符合EV/AV所需的高附加價值模組,才能在產業轉型中佔據領先地位。
智慧化:從「金屬加工」到「電力電子」整合
EV/AV對電力、感測與運算的要求,是南台灣製造業必須搶佔的技術高地。
首先,電動車電池、馬達、功率電子(Inverter)的效能與安全,取決於精準的熱管理。南台灣的金屬加工、熱管理系統製造商應將產品從單純的散熱片,升級為一體式液冷模組或高精度水冷板。同時,結合電力電子技術,提供具備高耐壓、高絕緣特性的電力電子零組件,專攻「熱管理」與「電力模組」。
其次,自駕車對感測元件(LiDAR、雷達、鏡頭)的精度和可靠度要求極高。在地精密機械業者應將其高精度CNC加工優勢,應用於感測器外殼、鏡頭支架、光學模組等關鍵零組件,搶佔「自駕感知」的關鍵零組件。讓產品具備車規級的高可靠度。
這項升級,要求南台灣企業將製造思維從「油車標準」轉向「科技標準」。
永續化:從「傳統材料」到「輕量與循環」
「永續」不僅是環保口號,更是EV追求續航力與效率的實質要求。
在地企業應投入鋁合金壓鑄、高強度鋼板成型,以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與製程,開發「輕量化」與「複合材料」。將傳統零組件以更輕、更強的材料製造,成為車廠降低能耗的關鍵夥伴。
同時,將環保、可回收的理念納入產品設計與製程,實踐「循環經濟」的供應鏈。例如,使用再生塑膠、回收金屬等環保材料。這能讓南台灣供應鏈在國際客戶的ESG評比中取得高分,成為國際大廠在綠色供應鏈中的首選。
從「單一零件」到「系統整合」的服務升級
在EV/AV時代,車廠需要的是能提供整合方案的供應商。
企業應將多個單一零組件整合為功能模組,推動「模組化」供貨模式(如:電池包熱管理模組、感測器支架模組)。這能降低車廠的組裝複雜度與成本,同時提高南台灣企業的議價能力與技術綁定。
此外,應主動參與車廠的前期研發(EVI),提供模擬、測試、優化等服務,建立「共研共製」的夥伴關係。將自己定位為技術顧問,而非單純的代工製造商。
台北車展的主軸,是南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的發展方向指南。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電力電子、數據感知與永續材料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自己的事業開創一條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