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宣布將大幅加碼關稅並削減進口配額,以抵禦中國廉價鋼鐵的壓境。這項政策,對於身處高雄、台南等地的金屬製造與螺絲扣件業者來說,是一場由地緣政治帶來的「轉單」紅利。在國際市場加速尋求「非中國製」供應鏈的浪潮下,南台灣的金屬產業正面臨一次從「一般鋼材」升級到「特殊鋼材」的關鍵機遇。
過去,我們在價格上難以與大規模的中國產能競爭。但現在,歐盟的關稅壁壘為台灣製造商提供了實質的價格保護與信任優勢。我們必須掌握這張王牌,將訂單從數量競爭,轉向品質與技術的競爭。
深化技術,定義「高雄製造」的特殊鋼材價值
要搶攻歐洲高端市場,南台灣的企業不能只做代工,必須讓產品具備不可取代的技術護城河。
企業應專攻「利基」與「特殊鋼材」。將研發資源投入到高強度、耐腐蝕、輕量化的特殊鋼材應用上。例如,瞄準航太、電動車輕量化零組件、或高階醫療器材所需的扣件。這些領域對品質要求極高,中國產品難以取代,是台灣技術力的最佳體現。
同時,提升製程的「智慧化」與「精準度」。利用高雄在地優勢,將智慧製造導入金屬加工與扣件製程。透過數據監控、AI品檢,確保產品的公差與良率達到歐洲客戶最嚴苛的標準。這能將台灣產品的價值從「好用」提升到「精準可靠」。這項策略,鼓勵在地企業用技術深度來鞏固市場地位。
建立「雙重優勢」,以永續鞏固歐洲訂單
歐盟市場不僅要求品質,更將「永續」視為新的貿易門檻。南台灣業者必須將「非中國製」的優勢,疊加「綠色製造」的標準。
企業應落實「低碳」鋼材採購。與中鋼或其他煉鋼廠合作,積極採購或使用低碳鋼材。主動進行碳足跡盤查,並將減碳成果透明化。這能讓南台灣的產品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綠色法規下,具備價格與法規上的雙重優勢。
此外,取得國際「高標」認證。加速取得歐洲客戶所需的高端認證,例如汽車供應鏈的 IATF 16949、或航太的 AS9100。這些認證是進入高端供應鏈的門票,能確保企業在歐洲市場的長期競爭力。這項策略,確保企業以永續製造來應對國際綠色貿易的壓力。
歐盟的關稅政策,是南台灣金屬與扣件產業百年來難得的結構性機遇。當國際市場都在尋找值得信賴的夥伴,我們必須勇敢地將技術升級、智慧製造和綠色永續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南台灣的重工業開創一個更具韌性、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