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醫產業人才流動頻繁,從資深經理人跳槽、新創公司大量挖角,到跨國人才的跨境流動,這場大洗牌不只發生在北部,也間接影響了高雄路竹等地的生醫企業。這股人才的「淘金熱」,對於身處其中的個人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如何在變動的浪潮中站穩腳跟?關鍵在於將職涯主導權從「公司」手中,轉回「自己」手上。
這場人才洗牌告訴我們,過去單一技能的專業職涯已經不夠。你必須重新審視自己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擁有什麼獨特的價值。這是一場對自身「無形資產」的重新盤點。除了生物學、醫學知識,你是否具備數據分析、專案管理、甚至是行銷溝通的能力?現在的生醫產業,越來越需要能整合不同領域的「通才」。同時,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新環境的彈性,以及與不同團隊協作的溝通力,這些軟技能都是未來企業最看重的資產。它們無法被數據量化,卻能決定你在職涯中的高度。你可以回顧過去的工作經驗,列出自己曾成功解決的非專業性挑戰,這些都是你獨特的價值所在。
產業洗牌的背後,是技術的快速迭代。如果你只依靠公司的培訓計畫,很難跟上變化的速度,這時必須將學習視為一項長期的「投資」。你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參加線上課程學習新的技能(例如:Python、AI應用),或是閱讀最新的產業報告,讓自己永遠走在趨勢之前。同時,你更可以透過撰寫部落格、在LinkedIn上分享產業洞見,或是參與社群活動,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這能讓你從被動等待機會,轉為主動吸引機會,甚至讓獵頭主動找上門。將每年的收入撥出一部份,用於個人學習或專業證照的取得,就是最務實的投資。
生醫產業的流動不再侷限於台灣,而是全球性的。這為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傳統的藥廠或醫材公司,你可以將眼光投向新興的數位醫療、智慧照護、甚至是生醫金融等跨界整合的「新賽道」,這些領域往往充滿更多機會。如果你有機會,可以關注海外市場的人才需求。例如,東南亞的醫療市場正在快速成長,歐美市場也需要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都是你的潛在新舞台。
生醫產業的人才洗牌,其實是為有抱負的個人,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與其焦慮,不如將它視為一個重新定義自己的契機。當你將焦點從「找工作」轉向「打造個人品牌或價值」,你將會發現,無論產業浪潮如何變動,你都將是一艘無懼風浪的「不沉之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