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峰會期間,台灣代表與美國財政部長會晤,焦點集中於「台灣高科技聚落發展」。這則新聞,為南台灣的高雄、台南市政府揭示了一個核心戰略:在國際資金與人才的決策中,「基礎設施」與「科技生態」已比單純的土地優惠更具說服力。美方對聚落的關注,是要求地方政府將「科技園區」的硬體建設,升級為具備高效率、高韌性、高生活品質的「智慧城市」配套。
高雄與台南必須利用各自的產業優勢,系統性地優化城市治理的軟硬體,才能將科技巨頭的引進(如台積電、和碩)轉化為人才長留與產業永續的在地資產。
強化「能源與交通」的雙重應變力配套
高科技聚落對電力穩定和物流效率有極致要求。智慧城市必須優先解決這兩大痛點。
首先,市政府應加速推動分散式儲能與智慧電網的建置,優化能源應變力與綠電供應。透過政策引導,將園區周邊的屋頂型太陽能和大型儲能系統納入統一管理,提供企業穩定且可追溯的綠電來源。這能為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解決最焦慮的電力穩定和淨零碳排難題。
其次,利用AI與大數據,優化智慧交通與高效通勤。優化園區與市區之間的通勤流量與公共交通網絡。例如,應用智慧號誌緩解科技園區周邊的交通堵塞;加速捷運、輕軌等大眾運輸的建設,提供高階人才高效、便捷的城市移動體驗。
這項配套,是鞏固在地科技聚落的營運基礎。
優化「生活與教育」的軟性磁吸力
吸引高階人才長留,最終取決於城市的生活品質與家庭配套。
高雄、台南應利用各自的港灣文化、古都底蘊,結合5G應用、VR/AR等技術,發展智慧觀光、數位展演,打造「科技+人文」的城市氛圍。讓移入的人才及其家庭,能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體驗豐富的人文生活。
同時,與在地優質學校合作,提升「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增加雙語教學與國際學校的供給。解決科技人才對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讓他們願意將家庭長久安置在南台灣。此外,利用AI與IoT技術,優化「智慧醫療」服務,推動遠距醫療、智慧診斷的應用,提升在地醫療服務的可近性與效率。
建立「數位治理」的跨域協作平台
提升行政效率與服務透明度,是吸引國際投資的關鍵。
市政府應將招商引資、建廠審批等流程全面數位化,實施單一窗口的「數位化」升級。建立一站式、跨局處的「數位服務平台」,讓企業能隨時掌握進度,提升行政效率。
同時,將市政府的城市數據適度開放,推動「在地科技」的共同實驗。鼓勵在地科技新創與高階人才參與智慧城市議題的解決方案開發。讓高雄、台南本身成為科技創新的**「最佳實驗室」**。
美方對台灣高科技聚落的關注,是對南台灣城市轉型戰略的肯定。當高雄、台南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能源應變力、智慧交通與人文配套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南台灣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