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屈公病防疫提前部署,創全國衛生機關之先,建置  屈公病檢驗量能,守護本市市民健康  

衛生局於114年8月25日率全國衛生機關之先,通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屈公病檢驗認可,未來遇大量檢驗需求時,藉由自行檢驗,將可縮短送驗時間,提升本市防疫時效,降低境外移入之屈公病轉變為本土屈公病之流行風險。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114)年截至8月28日,國內累計20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主要感染國家以印尼為多,其次為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等,目前國內並無本土疫情發生。 
屈公病是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傳播媒介及模式與登革熱類似。人類主要是被帶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得病,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但斑蚊以外的蚊種,也有可能會傳播屈公病毒。屈公病病患發病初期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主要的症狀是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約70%患者有此症狀,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 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約半數的患者會出現),症狀約持續 3-7天,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復。與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患者從發病開始即出現嚴重的關節痛,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故「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而典型的登革熱並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另屈公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如登革熱重症,較少出現死亡,惟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之風險族群。 
黃偉哲市長再次叮嚀市民朋友,為預防屈公病,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防範病媒蚊傳染病於社區擴散。衛生局在李翠鳳局長的督導下,更進一步完成屈公病檢驗方法建置及通過疾病管制署檢驗認可,希望藉由各面向的努力,共同杜絕屈公病流行,確實維護市民健康。 
 
發稿人:檢驗中心 賴佳柔
連絡電話:06-6357716(東興辦公室)轉633

新聞來源: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機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