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嘉義番路鄉農會冷鏈運用及新廠規劃情形 卓揆:未來4年投入58.81億元 持續完善全國冷鏈物流網絡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前往嘉義縣番路鄉農會視察冷鏈運用及新廠規劃情形時表示,臺灣高溫酷熱的環境對農產品保存與運輸形成嚴峻挑戰,行政院今(114)年已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第二期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未來4年預計投入58.81億元,持續完善全國冷鏈物流網絡,全力補助相關軟硬體設備,期盼運用政府力量與政策,讓農漁民獲得更多協助,使「農業大縣」嘉義縣持續朝向智慧農業邁進。
 

卓院長表示,全世界面臨極端氣候變化無常,臺灣又位處亞熱帶,高溫酷熱環境對農產品保存與運輸形成嚴峻挑戰,而臺灣農產品不僅受到國人喜愛,也外銷至世界各國,例如紅色火龍果、鳳梨等皆外銷至日本等國。卓院長強調,在農漁民進行全球市場多元開發的過程中,政府不會讓農漁民朋友單打獨鬥,會運用科技及政府的力量,提供更多技術、資金及政策協助。
 

卓院長指出,近來天氣酷熱,人要吹冷氣,柿子等農產品也要吹冷氣,才能讓農產品舒適快樂成長、健康外銷,因此在處理、儲存及運輸過程中,農業部積極推動先進冷鏈技術,提供農漁民更多協助。卓院長特別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於110年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4年中長程計畫,投入119億元,分別以67億元、19億元及33億元布局全國農糧、漁業及畜禽冷鏈發展。
 

卓院長強調,此計畫對於農糧產品的協助效果相當顯著,包括提升處理能量高達10萬公噸、升級批發市場冷鏈交易量達15%、延長儲架壽命50%、保鮮蔬果量能增加2千公噸;在改善產地端設備方面,也提升產品鮮度,耗損由25%降低至10%,讓農民辛苦播種的農產品獲得更安全的保障,不僅農民收入不會減少,也有助於國家調節整體供需與市場。在蘇前院長大力推動下,至今已建置2座旗艦物流中心、8座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升級19處批發市場、改善5處檢疫處理場、輔導超過650處農民團體及農企業,可謂國家重大政策。
 

卓院長表示,冷鏈推動不僅是農漁民需要,也是國家政策及環境所需,政府有必要將此政策持續推動下去,因此行政院今年已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第二期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未來4年預計投入58.81億元,補助對象除包括農會及地方政府外,亦納入農業合作社,避免生產鏈產生斷鏈危機,同時也展現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的重視,並將番路鄉農會114至116年投入1.9億元興建具冷鏈功能加工廠的經費納入其中。
 

有關蔡易餘立委及嘉義縣翁章梁縣長提及,冷鏈加工廠與屠宰場皆需同時兼顧硬體與設備建置,若僅有其中一項預算,將難以發揮作用。對此,卓院長表示,行政院在軟硬體方面將全力補助,期盼運用政府力量與政策,讓農漁民獲得更多協助,使「農業大縣」嘉義縣持續邁向智慧農業。卓院長強調,這是政府應該肩負的責任,沒有農漁民辛苦為國人生產糧食,臺灣半導體晶片就無法順利生產,因此臺灣的護國群山,亦由廣大農漁民朋友共同維護。
 

卓院長說,嘉義縣番路鄉是國內牛心柿重要的產區,利用牛心柿製成的柿餅非常美味可口,他方才也利用聽取簡報的時間親自品嘗。惟目前牛心柿耕作面積有減少之趨勢,為維護地方農業傳統,協助農民朋友恢復需要的耕作量,政府除持續鼓勵農民往精緻農業、農產品加工及產品多元化等方向發展外,亦逐步推動各項增強臺灣農業韌性的作為,包括導入民間企業力量,鼓勵民間多加投資國內農業生產項目,促進從事各種農業研發工作、開拓更多通路、發展自有品牌等,以面對極端氣候之挑戰。
 

卓院長強調,政府考量臺灣未來整體市場供需、國人生活消費需求與習慣、傳統農業與市場交易模式及通路等因素,持續強化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外銷等工作,期盼嘉義縣番路鄉農會展售中心未來能成為觀光據點,將地方農業、文化、觀光合而為一,成為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卓院長抵達後,依序聽取農業部農糧署南區分署賴明陽分署長說明我國農、漁、畜產業冷鏈推動概況,以及番路鄉農會趙幸芳總幹事說明當地柿子產業現況及願景。致詞結束後,卓院長現地視察柿子加工流程,並瞭解新加工廠暨展售中心規劃情形。包含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農業部胡忠一次長、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李碧菁副執行長、蔡易餘立委、嘉義縣翁章梁縣長等均陪同視察。
 

新聞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