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宣佈將在印度投資150億美元建立AI中心,推動其數位轉型。這項巨額投資,不只是Google的單一決策,它更是為全球科技業揭示了一個明確的趨勢:在美中科技競爭與供應鏈「去風險化」的時代,「AI+新南向」已成為台灣企業必須掌握的全新戰略。
Google的印度戰略,是將AI研發與應用與新南向的龐大市場相結合,創造一個不受地緣政治干擾的成長飛輪。南台灣的高科技製造業和軟體服務業,必須將印度視為一個技術合作與風險分散的戰略夥伴,而非僅僅是低成本的代工市場。
將印度定位為「AI應用」的共同市場
Google在印度建立AI中心,目的是利用其龐大的人口基數、數據資源與未開發的數位市場。台灣企業不能只將印度視為工廠,而應將其視為AI解決方案的「應用場景」。
南台灣的軟體服務商應主動與印度的AI中心或新創公司合作,合作開發「在地化」AI應用。利用台灣在製造、醫療、智慧交通上的實戰經驗,結合印度的人力資源、龐大數據,共同開發出適合亞洲市場的AI應用。例如:將台灣的智慧製造方案,在地化為適合印度中小企業的低成本AI解決方案。
同時,Google的大規模投資將帶動數據中心的建設。南台灣的伺服器製造、散熱模組、電源管理系統供應商,應積極與Google的硬體合作夥伴對接,將產品標準提升至AI數據中心的高規格要求,爭取「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訂單。
這項戰略的精髓是將台灣的硬體製造能力與印度的軟體應用市場進行完美的戰略結合。
優化「AI供應鏈」的政治與地理風險
Google選擇印度,是為了分散在亞洲的投資風險。台灣企業必須借鏡此策略,將印度納入自身的供應鏈風險分散體系。
對於已在東南亞或印度設廠的南台灣製造商,應將印度視為一個高附加價值零組件的生產與測試中心,建立「台印」雙向供應鏈。將部分關鍵的AI晶片封測、高階零組件放在印度或新南向國家生產,與台灣的高階研發中心形成互補的「雙核心供應鏈」。
此外,印度擁有龐大的高素質IT人才。南台灣企業可考慮在印度設立軟體開發或數據標註的後勤中心,利用印度「人才庫」降低成本。將部分非核心的IT業務委外,以降低人力成本,並專注於在台灣進行核心的AI算法與產品研發。
Google的印度戰略,是全球科技產業加速重組的縮影。台灣科技業必須勇敢地面對這場新挑戰,將AI技術、印度市場與風險分散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自己的事業開創一條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