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巴士國產化加速:南台灣汽車零組件業如何搶攻「動力系統」的關鍵零組件訂單?

大同公司宣布其第二代EV動力系統成功獲得電動巴士大廠創奕能源的供貨合約,預計出貨上看500套。這則新聞,為南台灣的汽車零組件製造聚落帶來一個明確的訊號:國產電動巴士的產業鏈已加速形成,關鍵的「動力系統」訂單正在流動。

南台灣擁有深厚的汽車零組件與精密機械製造基礎,是承接這波國產化紅利的最佳區域。在地企業必須將核心技術從傳統的「引擎、燃油系統」轉向「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才能有效地搶佔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巨大市場。

瞄準「電機」與「電控」的技術缺口

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的核心價值在於馬達與控制系統。南台灣零組件業者必須將自身定位為高階電力電子與馬達零組件的供應商。

首先,專攻「馬達」的精密零組件。電動巴士馬達需要高效率、高扭矩。在地精密機械業者應將技術升級至高精度軸承、輕量化高強度馬達殼體、高精度傳動齒輪等關鍵零組件。這需要導入更先進的CNC加工與材料科學技術。

其次,搶佔「電力電子」的散熱模組。電動巴士的電控系統(Inverter, DC/DC Converter)需要高效的散熱解決方案。南台灣的金屬加工與熱管理業者應開發液冷式散熱模組、高導熱合金殼體等產品,確保動力系統在高壓、高熱環境下的穩定性。

這項轉型,是將在地製造的精度標準,應用於高電壓、高熱管理的電動車領域。

從「二線供應」升級為「共研共製」夥伴

國產電動巴士的加速發展,為南台灣供應商提供了與整車廠建立深度合作關係的絕佳機會。

在地企業應主動與大同、創奕等動力系統整合商建立「同步工程」(Simultaneous Engineering)機制。實踐「同步工程」。從動力系統的設計初期就參與進來,提供零組件的可製造性建議與材料優化方案。這能讓南台灣企業從單純的「接單代工」升級為「共研共製」的策略夥伴。

同時,電動巴士的認證標準嚴格。南台灣業者必須加速取得如IATF 16949等汽車產業國際認證。此外,利用在地製造聚落的柔性生產優勢,提供高標準的小批量、快速試產服務,優化「品質認證」與「小批量試產」,以縮短產品從研發到量產的週期。

結合「在地」應用,強化產品實戰力

國產電動巴士的應用場景就在南台灣。在地零組件業者應利用這項優勢,進行產品的實戰驗證。

與高雄、台南的在地客運業者合作,實施「在地驗證」與「數據回饋」。將你的零組件安裝在國產電動巴士上進行實際運營測試。收集產品在南台灣炎熱氣候、複雜路況下的性能數據,並將數據回饋給產品研發,進行快速迭代優化。

隨著國產電巴數量增加,後續的維修與零組件替換將是穩定的市場。南台灣零組件業者應提供快速、在地化的維修與備品供應服務,爭取「在地維修」的服務訂單,建立起長期的售後市場優勢。

電動巴士國產化是南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的歷史性機遇。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技術轉向、共研共製與在地應用納入核心策略,我們將能為自己的事業開創一條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