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第14屆「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將於 9 月 7 日在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二樓崇華廳舉行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今年以「張開攝影之眼,記錄眼底台南」為年度主題,十部作品宛如十雙攝影眼,從不同視角,呈現這座城市形色多樣的人文風貌與生命故事。
學員們歷經三個月的課程,以鏡頭書寫屬於台南的影像記憶,作品題材橫跨家庭、信仰、文化交流與人文景觀,不僅捕捉生活裡轉瞬即逝的片刻,也留下日常周遭看似平凡卻又獨一無二的人物風景。《最好的安排》藉由拍攝一位算命師的人生片段,呈現她在療癒他人與自我追尋中,領悟生命中的養分與功課。《印夏台南》帶著觀眾跟隨三位印尼僑生,感受他們在異地生活、求學打工經歷,記錄跨文化的適應與成長。《曾經,我們都有一個棒球夢》則描繪餐廳老闆與棒球的緣分,即使他未能如願走上體育之路,卻透過員工來延續夢想。《非場所》作者用鏡頭視角,呈現火車站的觀察,探索這些「經過之地」是否也能成為情感依附的所在。而在家族與個人生命的回顧中,《老伴》訴說主角用五十年蒐集海底化石的執著,並展現這份獨特陪伴如何引領他展開精彩的晚年歲月。同樣觸及生命感悟的《愛 從未遠行》,作者試圖以影像傳達縱使時光帶走許多事物,愛始終留存在記憶之中。《十年台南》則透過香港青年在台南的求學生活經驗,映照出異鄉人對身份認同與親情的矛盾心境。
黃偉哲市長表示,台南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學員們的紀錄不僅保存了時間巨輪下日漸消逝的傳統,更讓市民的生命經驗被看見,每一部作品都是城市的影像文化資產。《廟語如珠》記錄退休教師二十多年來深耕古蹟與廟埕導覽,他用聲音與故事,將城市文化記憶傳遞給後人。《大樹公》則透過盤根錯節的古樹,象徵人與土地、信仰與歷史的緊密連結。而《廟邊顧廟》則以一位樂觀的「非典型廟婆」為主角,展現她在在守護廟宇與生活重心之間找到平衡。
「家鄉記錄手」的影像創作,是市民們集體拼湊的記憶拼圖,也讓這座城市的面貌持續豐富。台南市政府與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及紀錄片愛好者,9 月 7 日下午 1 時 10 分一同來參加第14屆「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成果發表會,透過觀賞紀錄影像作品,分享彼此眼底的台南。本活動全程免費入場,詳細資訊請洽台灣南方影像學會(06-2370091)。
新聞來源: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熱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