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推出「續僱高齡者補助計畫」,只要符合資格,企業最高可獲得25.8萬元的補助。這項政策,對於正處於轉型與人力短缺困境的南台灣中小企業主而言,不只是一筆可觀的補助金,它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訊號: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壓力下,「銀髮人才」不再是企業的包袱,而是可以傳承技術與經驗的寶貴資產。
過去,我們可能認為高齡員工將屆退休,缺乏新的學習動機。但現在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善用這筆補助,將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轉化為企業的「傳承價值」,讓你的事業永續經營。
重新定義工作,讓經驗不再是負擔
要讓資深員工發光發熱,第一步是重新思考他們的工作內容。你可以將他們從體力勞動或繁瑣的重複性工作中釋放出來,讓他們專注於經驗與知識的傳承。
從「生產者」變「指導者」:鼓勵資深員工轉任「導師」或「顧問」,將他們多年累積的技術與Know-how,透過一對一的方式,傳授給新進員工。這不僅能縮短新員工的學習曲線,也能讓資深員工找到新的工作價值與成就感。同時,針對高齡員工的體能狀況,可以將原本繁重的工作分拆為多個較輕的工作,或是提供彈性工時,讓他們能更從容地工作。這能降低他們的工作壓力,也能確保重要的技術與經驗得以留在企業內部。
打造「技術傳承」的知識庫
資深員工的經驗是無形的資產,但如果沒有系統性地紀錄與傳承,這些寶貴的知識將隨著他們的退休而流失。
導入「師徒制」:利用補助計畫,為每位資深員工搭配一位學徒。設定明確的傳承目標,並定期追蹤學習進度。這能讓技術傳承變得更具系統性,也能讓新員工更快地掌握核心技能。同時,鼓勵資深員工將他們的經驗與作業流程,透過口述、錄影或文字記錄的方式,建立數位化的「知識庫」。這能讓企業的寶貴資產被永久保存,也能讓未來的員工隨時查閱與學習。
創造「世代共融」的企業文化
讓高齡員工融入團隊,需要企業主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
建立跨世代的合作團隊:將資深員工與年輕員工分組,讓他們共同執行專案。資深員工的經驗與年輕員工的創新思維,能產生互補與激盪,為企業帶來新的火花。同時,在企業內部,應持續表彰與肯定資深員工的貢獻。讓每一位員工都意識到,經驗是一種寶貴的資產,這能有效提升士氣,並強化企業的凝聚力。
面對南台灣的勞動力挑戰,我們必須改變思維。與其將高齡化視為經營的「負擔」,不如將其視為一次轉型與傳承的「機會」。善用政府補助,將銀髮人才的經驗轉化為企業的永續資產,這不僅是對資深員工的尊重,更是為你的事業投資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