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大戰」開打,高雄的人才庫準備好了嗎?從經部補助,看南台灣的「新技術人才」缺口與機會

經濟部的無人機研發補助,如同為高雄亞灣區的產業引擎,注入了高辛烷值的燃料。當聯發科、智邦等「國家隊主力」蓄勢待發,一場高科技的軍備競賽即將在南台灣鳴槍起跑。然而,JJnews必須提出一個最關鍵的警示:這場戰爭,最終決勝的,將不在於誰的晶片跑得快,而在於誰的人才庫,儲備得更深、更廣。這筆從天而降的補助,不僅是商機,更是一張最嚴峻的「考卷」,考驗著高雄的產、官、學界,能否為這個即將爆發的產業,及時備妥最關鍵的兵馬糧草——「人」。 

中央的銀彈,買得到設備、蓋得起廠房,卻買不到現成的專業人才。這場無人機大戰的開打,將立即在南台灣,撕開三大急需被填補的人才缺口: 

第一道缺口:金字塔頂端的「研發大腦」 

無人機是尖端科技的集合體,其核心技術,正是南台灣過去較為薄弱的一環。 

  1. 急需的人才: 
    • 飛控系統工程師: 負責無人機的小腦,決定其飛行的穩定與精準。 
    • AI影像辨識科學家: 負責無人機的眼睛,使其能看懂世界、執行任務。 
    • 通訊與射頻工程師: 負責無人機的神經系統,確保其在複雜環境下,依然能被遙控、傳回數據。 
  2. 我們的挑戰: 這些頂尖人才,過去多集中在北部的新竹與台北。高雄如何創造足夠的吸引力(包含薪資、生活環境、研發舞台),發動一場「人才南進」的磁吸效應,將是成敗的第一個關鍵。 

第二道缺口:產業鏈中堅的「整合高手」 

一架無人機,是由數百個零組件所構成。要將這些來自不同供應商的馬達、電池、感測器、機殼,完美地整合成一架性能可靠的飛機,需要大量的「系統整合工程師」。 

  1. 急需的人才: 這些人不僅要懂硬體,更要懂軟體;不僅要懂技術,更要懂供應鏈管理。他們是將「零件」變成「產品」的關鍵魔術師。 
  2. 我們的機會: 高雄擁有深厚的工業基礎與製造業DNA,這正是培養「系統整合」人才的最佳土壤。在地的科技大學與職業訓練體系,應立刻與產業對接,開設客製化的學程,將傳統的機械、電子人才,升級為能適應新興產業需求的「跨領域整合者」。 

第三道缺口:遍佈各行各業的「應用專家」 

無人機的價值,最終體現在「應用」上。從農業的植保噴灑、營建的工地巡檢,到警消的救災勘查,都需要大量懂得操作、維修、並能將無人機與自身行業知識結合的專業人才。 

  1. 急需的人才: 專業的飛手、維修技師、以及能為不同行業,開發客製化應用方案的「產業顧問」。 
  2. 我們的機會: 這是一個能創造大量「新藍領」與「新白領」就業機會的廣大市場。政府應鼓勵並補助在地青年,考取專業證照,並媒合他們進入有需求的產業。這不僅是發展高科技,更是讓高科技「落地」、服務百工百業的關鍵。 

經濟部的補助,為高雄的無人機產業,點燃了第一級的助推火箭。但要讓這艘產業的太空船,真正順利升空、進入永續的軌道,其第二級、第三級的燃料,將是源源不絕的「人才」。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高雄的產、官、學界,必須立刻動員起來,建立一個從頂尖研發到基層應用的完整人才培育梯隊。否則,今天眼中的「大利多」,明天就可能成為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遺憾」。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