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近期舉辦「2025能源轉型暨無煤城市成果交流論壇」,其推動工業無煤的決心,對全台灣的石化、金屬製造等高耗能產業發出了清晰的訊號:淨零碳排的法制化壓力,已從中央延伸到地方。這項趨勢,對於台灣製造業來說,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能源結構大考。
儘管新北市的產業結構與中南部重工業區有所不同,但其「無煤城市」的經驗,預示著台灣的能源轉型將會加速,而傳統製造業必須找到更激進的低碳解決方案。面對這場能源革命,氫能與碳捕捉與利用(CCUS)將是台灣高耗能產業實現永續的兩大關鍵技術。
氫能:從「燃料」到「製程」的革命
傳統上,台灣的石化、鋼鐵等產業高度依賴燃煤或天然氣。然而,要實現實質的淨零,這些產業必須找到可大規模替代化石燃料的低碳能源。
台灣的石化業可以將氫能視為主要的製程替代燃料。相較於燃煤,氫能燃燒只產生水,能從根本上消除碳排放。企業應積極與台電、中油等能源供應商合作,投入綠氫(由再生能源製備)的採購與基礎設施建置,將其應用於高溫鍋爐和工業加熱。
對於台灣的出口商來說,綠氫的使用將能直接降低產品的碳足跡。當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國際壓力來臨時,使用低碳氫的企業將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將能源轉型從成本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這項技術,是台灣重工業實現「燃料脫碳」的必經之路。
CCUS:將「排放」轉化為「資產」的解方
對於難以完全脫碳的製程(如水泥、鋼鐵業),碳捕捉與利用(CCUS)技術,是實現淨零的最後一道防線。
台灣的石化與重工業可以投入研發,捕捉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將其液化或固化,避免其進入大氣。CCUS的精髓在於「利用」。企業可以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工業原料(如:甲醇、合成燃料)或應用於增強油氣回收。這不僅解決了碳排放問題,更讓二氧化碳從環境負債轉變為可再利用的工業資源。CCUS技術,提醒著我們:碳排放不只是廢棄物,它也可以成為具備潛在價值的循環經濟一環。
新北的「工業無煤」論壇,為全台灣的高耗能產業指明了方向。面對這場能源與環境的雙重挑戰,台灣製造業不能再猶豫。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轉型,並將氫能、CCUS等技術納入我們的核心策略,我們將能為台灣的產業升級開闢一條更穩健、更有價值的道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