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20)日召開「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由總協調官行政院季連成政務委員說明馬太鞍溪及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監控狀況,以及未來中央前進協調所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後,該協調會報項下所設九大功能分組之辦理業務及分工。
針對馬太鞍溪及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監控狀況,季總協調官首先說明,昨(19)日馬太鞍溪所在的南花蓮地區雨量約20毫米,今日預估雨量介於20至30毫米,堰塞湖水位無顯著變化;而立霧溪所在的北花蓮地區,昨日雨量約33毫米,今日雨量約50至80毫米,目前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監測水位正常,無溢流狀況出現。
季總協調官表示,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儲水量維持155萬噸,深度約20公尺,每日出水量穩定維持50至100萬噸。對於是否解除紅色警戒,季總協調官重申解除紅色警戒的四大要件,包括:第一,堰塞湖必須維持穩定排水量,且無顯著變化;第二,水流是否依照疏濬河道方向流動;第三,堤防是否足以抵擋水流量,目前經濟部水利署正持續進行堤防加固工作;第四,疏散撤離計畫是否合理可行。季總協調官表示,待確認符合上述四大要件後,會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決定是否調降紅色警戒。
至於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季總協調官表示,目前該堰塞湖儲水量為175萬噸,水位距離壩頂仍有4.5公尺,無立即溢流情形,雖然現階段無立即危險性,但為確保民眾安全,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而工程單位正加緊開挖水道,最快3、4天,最慢一週內完成,希望讓湖水儘快沿著水道流出。
季總協調官指出,未來中央前進協調所將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由行政院陳金德政委擔任執行秘書、李孟諺顧問及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擔任副執行秘書,下設九大功能分組,包括:第一、堰塞湖處置組,辦理堰塞湖警戒及監測安全,如壩體挖掘、道路開通、攔砂壩建設、自主防災社區等工作。第二、農業復建組,辦理農業生產環境重建,如大安圳幹線清淤、佛祖街邊坡防護、農地土砂處理與復建規劃、農地廢棄物清理,以及農村再生、休閒農業區及社區產業復振等工作。第三、交通橋梁組,辦理馬太鞍溪橋重建及交通相關事宜,預計明(115)年1月底完成馬太鞍溪鋼便橋設置,後(116)年底完成永久橋梁復建。
此外,季總協調官表示,第四個功能分組「堤防復建及河川疏濬組」,負責河川堤防加固及河砂疏濬工作,預計今(114)年底前完成100萬方淤土疏濬,明年汛期前完成300萬方,並於明年底達到600萬方疏濬目標。季總協調官補充,目前紅色警戒標準值為每日累積雨量200毫米,若能於明年汛期前完成300萬方淤土疏濬,則未來警戒標準值每日累積雨量可再上修至250至300毫米。
針對第五個功能分組「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季總協調官指出,該組負責辦理環境清理、雨污水下水道系統整備,以及淤泥、廢棄物處置等事宜,如光復第三暫置場、鳳林暫置場置物的篩分等,另由花蓮縣政府研議是否於光復鄉增設滯洪池、家戶是否增設防水閘門等,並提出計畫經核定後,再由中央補助。第六,協助收容安置組,辦理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短期收容安置、收容安置場所環境優化等事項,例如未來將針對台糖倉庫、大進國小三樓活動中心、大進村活動中心、大全活動中心、舊東富國小等空間進行優化,以提升收容處所舒適性。
季總協調官進一步說明,第七,家園復建組,辦理家屋、中繼屋的中長期安置,並針對71戶重災戶災損房屋進行結構安全評估,未來也將與花蓮縣政府相互配合執行。第八,校園重建組,辦理受災校園及運動場復建工程,如校區地下室持續清理、電力及消防系統重建等工作,尤以光復商工及光復國中為後續重建的重點學校。第九,產業及觀光振興組,協助地方政府辦理產業及觀光振興工作,如波段式振興聯合行銷、消費回饋與地方商家共榮,以及辦理旅宿相關振興工作等。
季總協調官表示,未來上述九大功能分組將各有一位專責同仁進駐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七樓,並由東服洪宗楷執行長負責整合所有工作。
最後,季總協調官提到,近來在清理側溝的過程中,出現多個溝蓋板遺失情形,後續如無法補齊,恐導致淤砂及垃圾再次堆積側溝。季總協調官強調,偷竊溝蓋板,趁機發災難財,是非常嚴重的觸法行為,最重可處無期徒刑,呼籲有心人士勿做違法行為。
包括副總協調官行政院李孟諺顧問、原住民族委員會谷縱‧喀勒芳安Qucung Qalavangan副主委、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陳淑雯處長等均出席今日記者會。
新聞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