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積極向台灣招手,歡迎台灣先進產業將菲律賓視為「延伸基地」。這項利多對尋求供應鏈分散的南台灣精密製造、電子零組件等中小企業主來說,無疑充滿吸引力。然而,享受PEZA提供的稅務優惠與單一窗口服務的同時,企業主必須更為謹慎,將目光從優惠政策轉向「基礎設施」與「法規穩定性」這兩大關鍵投資門檻。
菲律賓的潛力巨大,但其營運環境的複雜度也高於傳統設廠地。南台灣中小企業主必須進行徹底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才能確保投資的長期效益。
第一重門檻:基礎設施的「高成本」與「低穩定性」
菲律賓的地理特性和發展現狀,使其基礎設施面臨「高成本」與「低穩定性」的挑戰,這將直接影響製造業的營運應變力。
首先,南台灣的精密製造業,必須關注電力的「穩定性」與「成本」。菲律賓部分地區的電價成本相對偏高,且供電穩定性不如台灣。企業主必須在投資前,深入調查目標廠區的電力歷史數據,並將自建備援電源(發電機、儲能)的成本納入預算,以確保營運不中斷。
其次,菲律賓由上千個島嶼組成,國內跨島運輸成本高昂且效率低,這形成了物流與運輸的「島嶼化」挑戰。企業主必須精確評估產品從工廠到港口或機場的聯運時間與成本。優先選擇位於經濟特區內、靠近國際港口或主要交通幹線的區位,以降低「島嶼化」帶來的物流風險。
這項門檻提醒企業主:電費與物流,可能侵蝕掉所有的稅務優惠。
第二重門檻:法規與行政效率的「複雜性」
PEZA提供單一窗口服務,但企業在實際營運中仍需面對複雜的在地法規和行政效率問題。
企業必須提前規劃「人才」與「稅務」的在地化風險。儘管菲律賓勞動力充沛,但高技術管理人才依然缺乏。企業必須規劃清晰的在地化幹部培養計畫。此外,外籍員工的工作簽證、居留證等行政手續,可能耗費大量時間與金錢,需提前尋求專業代辦服務。
同時,菲律賓的行政體系複雜,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規有時會存在矛盾,導致地方政府與中央法規的磨合困難。企業必須尋求專業的在地法律顧問,確保所有投資與營運活動都能符合各層級的法規要求,避免因法規認知差異導致的行政延誤。此外,由於菲律賓對外資擁有土地所有權有所限制,企業應釐清土地使用權的複雜性。
第三重策略:以「技術」和「人資」優勢進行轉型賦能
面對菲律賓的挑戰,南台灣企業應將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轉化為當地市場的「賦能者」。
企業應利用台灣的智慧製造、RPA等技術優勢,解決菲律賓當地的勞力管理與製程效率問題,輸出「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將投資重心從單純的「生產線複製」轉向「技術解決方案的輸出」。
同時,與在地教育機構合作,為菲律賓培養中高階管理人才,建立「在地化」的管理人才鏈。這能讓南台灣企業在當地建立更具信任度、更高效的在地管理團隊。
PEZA的招商是南台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大機遇。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電力穩定、物流應變力與法規遵循納入核心策略,我們將能為自己的事業開創一條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新道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