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核定2026年最低月薪調升至29,500元,時薪達196元,調幅3.18%。這項政策,對於南台灣眾多的製造業、服務業與餐飲業主來說,是一筆必須立即納入明年預算的新成本。在國際訂單和內需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企業不能再以傳統的「漲價」或「裁員」來應對。
這場成本壓力正是南台灣中小企業主進行「人效革命」的最佳時機。企業應將投資重點從單純的硬體擴張,轉向「數位工具」的導入,從根本上實現人力資源的精準化管理與產值最大化。
利用「RPA」與「AI」,解放行政與製程人力
將AI和流程自動化(RPA)視為企業的「數位分身」,承擔重複性、低附加價值的工作。
首先,南台灣中小企業可利用雲端RPA服務,自動化處理如薪資單製作、發票比對、報稅資料輸入或客戶資料建檔等行政庶務,實現行政流程的「RPA輕量化」。這能讓有限的人力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業務、行銷或品管等更高價值的環節。
其次,在製造業中,導入IoT感測器和AI數據分析,取代人工巡檢和紀錄。AI能即時監測機台狀態、預測故障,並優化生產參數,從而提升良率和設備稼動率,這是製程數據的「AI化」管理。這能讓企業用相同的人力,產出更高的價值。這項優化,是將員工的「時間成本」轉化為「創造價值」。
透過「智慧排班」,實現「服務人效」的精準化
對於高度依賴時薪人力的服務業與餐飲業,時薪的調升要求更高的排班精準度。
南台灣服務業者應利用智慧排班系統,結合歷史銷售數據、天氣預報、在地節日活動等變數,精準預測每個時段所需的人力,實現數據驅動的「需求預測」排班。這能有效避免「離峰時段冗員」和「尖峰時段崩潰」的浪費,確保每一小時的工資支出都能帶來最大的服務產值。
同時,企業應對員工進行跨崗位技能培訓(如餐飲業的內場備料與外場服務),推動「多能工」制度。透過智慧系統的數據分析,可以快速調度具備多種技能的員工,應對突發的人力缺口,最大化每位員工的人均產值。
將「人效提升」轉化為「留才」競爭力
利用數位工具提升效率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將省下的成本用於投資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透過自動化節省下來的成本,企業應將其轉化為優於基本工資的薪資或績效獎金,或投入到員工的專業培訓中,將紅利回饋員工。這能讓員工感受到努力被認可,從而提升忠誠度與留才競爭力。
此外,數位工具的導入,能讓員工從低階勞動轉向「工具管理者」或「服務設計師」。這能提升員工的職涯價值,讓企業在招募新血時,更具吸引力。
最低工資的調升,是對南台灣中小企業的一場效率考驗。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數位化、精準管理與人力升級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自己的事業開創一條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