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矽谷科技菁英對中國基礎建設的「驚人速度」表達讚歎。這項現象,為南台灣的高雄、台南市政府敲響了一記重要的警鐘:在國際城市競爭中,「行政效率」與「基礎建設的執行速度」已成為吸引高科技人才和投資的關鍵因素。如果城市無法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再好的地理位置也難以發揮效益。
高雄與台南不能只停留在讚歎,必須從根本上借鏡這種「效率體制」,加速公辦都更與重大交通建設的執行,將城市風險轉化為吸引人才的磁場。
公辦都更的「行政流程」革命
老舊市區的更新是高雄、台南提升城市應變力與居住品質的關鍵。都更的效率常受限於繁瑣的行政流程與漫長的審議時間。
市政府應全面優化公辦都更與危老重建的審議流程,實施「都更審議」的單一窗口與限時審查。建立「單一窗口」服務,整合跨局處的審批權限(如工務、地政、交通),並設定明確的審查時間上限。這能大幅縮短開發商與市民的等待時間,加速老舊市區的活化。
同時,應簡化容積獎勵的計算與核定流程,建立「容積獎勵」的透明化與效率化。確保標準公開、透明。透過政策工具的效率化,鼓勵在地營建業者投入都更,將政府的「政策美意」快速轉化為「實質建設」。這項優化,是將都更從「漫長訴訟」轉變為「高效再生」。
交通建設的「數位監管」與「跨域協調」
重大交通建設(如捷運、輕軌)的延宕,將嚴重影響城市的人流與產業布局。提升效率是確保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在捷運、高架橋等重大工程中,應強制導入「AI監管」與「BIM協作」。建築資訊模型(BIM)能讓營造業在設計階段就進行精準的衝突偵測,避免設計錯誤導致工期延宕。AI監管系統則能即時追蹤工程進度與物料供應,確保專案能按時完成。
此外,地方政府應與中央部會建立常態、高層級的預算協調機制,強化「中央與地方」的預算協調。對於國道、高鐵站周邊的交通配套工程,必須與中央政府同步規劃、同步撥款,避免因財政協調不力而導致的基礎設施延宕。
將「效率」與「品質」納入城市品牌
高雄、台南必須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不犧牲工程品質與環境倫理,這才是真正的「效率體制」。
地方政府應將「高效」納入公務人員的績效考核中。同時,利用數位平台公開建設進度,讓市民與企業能即時監督,建立「高效」與「透明」的行政文化,確保效率的提升是建立在透明與公信力的基礎上。
最後,利用高雄在智慧城市、AI應用上的優勢,吸引「高階人才」參與城市建設。吸引國內外具備系統整合、數據治理能力的科技人才,參與城市建設的數位化管理。
矽谷菁英的讚歎,是對台灣城市治理的無聲挑戰。當高雄、台南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行政效率、科技監管與透明治理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南台灣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