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淨零永續展」的開幕,並新增氫能、碳管理等新興技術展示,為台灣的淨零轉型描繪了技術藍圖。這項國家級的展會活動,為南台灣的高雄、台南市政府帶來一個明確的啟示:城市競爭的下一個戰場,是誰能最有效地整合AI、新能源與碳管理技術,打造出具備國際能見度的「淨零示範區」。
南台灣擁有最豐富的太陽能與風電資源,同時也承載著石化、重工業的轉型壓力。高雄與台南必須將「智慧能源週」的技術成果在地化,透過政策引導、場域實驗與國際合作,將城市打造成為台灣淨零策略的「實戰基地」。
整合「AI」與「綠能」,提升城市電網應變力
AI與智慧化是解決綠能間歇性、提升電網穩定性的關鍵。南台灣必須將此視為基礎建設。
首先,地方政府應與在地科技業者合作,加速部署智慧虛擬電廠(iVPP),推動「iVPP」的在地應用。將分散在工廠、社區、電動車的太陽能、儲能系統聚合起來,利用AI進行精準調度。這能讓南台灣的綠電從不穩定的「發電者」,轉變為電網的「調度主力」。
其次,應鼓勵在地製造業(如精密機械、散熱模組)將其技術應用於數據中心與高耗能工廠的餘熱回收與冷卻系統,建設「熱管理」與「數據」中心。同時,將能源數據納入城市管理,為AI運算提供精準的基礎資料,實現能源使用的精細化管理。這項整合,將城市能源系統從「傳統電網」升級為「智能應變網路」。
鎖定「氫能與CCUS」,解決高耗能產業的減碳痛點
能源週新增的氫能與碳管理(CCUS)技術,為南台灣的高碳排產業提供了最迫切的解方。
利用高雄港口與石化工業區的優勢,打造「綠氫」示範應用場域。推動「綠氫」在工業燃料替換、發電與交通運輸上的在地化應用示範。例如,鼓勵在地企業將氫能技術應用於氫燃料電池巴士或高溫工業鍋爐。
同時,南台灣擁有石化、水泥、鋼鐵等高碳排放源。地方政府應規劃專區,鼓勵CCUS技術的研發與落地,推動「CCUS」產業聚落。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工業原料(如碳酸鈣、甲醇),實現碳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利用展會優勢,成為國際淨零技術的「對接港口」
「智慧能源週」是吸引國際買主與技術交流的平台。高雄、台南應利用此優勢加速國際合作。
地方政府應與中央合作,在TTXC等活動後,在亞灣區設立常態性的「國際淨零技術媒合中心」,常態化「國際技術媒合」。專門對接歐洲、美國等地的低碳技術、綠色金融與永續材料,引入在地製造業進行技術合作。
此外,與在地大學、職訓中心合作,將氫能、碳管理等新興技術納入課程,建立「淨零人才」培育聯盟。為未來進駐的國際企業提供具備國際視野與實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這場由TTXC與能源週啟動的淨零浪潮,是高雄、台南城市轉型的核心戰略。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AI智能、氫能應用與國際對接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南台灣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