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換來「空城計」?旗山糖廠「農創園區」,一堂價值7年的「產品定位」失敗課

當連假的人潮,塞爆了旗山老街,僅在咫尺之遙、耗時七年改造的「旗山糖廠農創園區」,卻是門可羅雀、冷冷清清。這幅強烈對比的殘酷畫面,不僅僅是一次觀光預期的落空,JJnews的深度剖析將為您指出,這更是一場耗資巨大、歷時七年的「新產品上市」,在第一天就宣告失敗的「商業模式悲劇」。這堂課,是所有南台灣的中小企業主,在投入任何轉型資源前,都必須先看懂的「產品定位」失敗學。

一座園區的成敗,從來就不是「硬體」蓋得有多新、多美;其決勝的關鍵,永遠在於「軟體」——也就是它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非來不可」的理由。旗山糖廠的冷清,正是在這個最根本的商業問題上,犯下了三大致命的戰略錯誤:

第一、致命傷:模糊不清的「產品定位」

請問,「農創園區」究竟是什麼?

  • 定位的災難: 這個名字,就是問題的根源。它既不「農」(沒有廣闊的田園體驗),也未必「創」(缺乏令人驚豔的獨特創作)。它試圖討好所有人,最終卻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 消費者的疑問: 對遊客而言,這個模糊的定位,無法在第一時間,勾起任何強烈的「消費動機」。是親子樂園?是文青市集?還是農產中心?當一個產品無法在三秒內說清自己的價值時,它在消費者的心中,就已經被判了出局。
  • JJnews的啟示: 您的事業,是否也有一個「聽起來很美,但沒人懂」的定位?一個成功的品牌,必須像一把利刃,精準地刺中一個客群、一個痛點。

第二、致命傷:與「巨人」的「同質化」競爭

這座園區,犯下了兵家大忌:在一個「全能型巨人」的隔壁,試圖用「同樣的武器」跟他競爭。

  • 競爭的真相: 「旗山老街」,就是那個年營收數十億的巨人。它已經完美地提供了遊客所需要的一切:豐富的小吃、懷舊的街景、熱鬧的人氣、以及便利的交通。
  • 定位的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農創園區」若想存活,唯一的路,就是提供老街「完全沒有」的「差異化」產品。例如:
    • 老街沒有的「高品質」: 大型的、有冷氣的、可悠閒坐下的主題餐廳。
    • 老街沒有的「深度體驗」: 需時2-3小時的大型DIY工作坊(如:烘焙、金工、製糖)。
    • 老街沒有的「親子設施」: 高品質的室內兒童樂園或戶外探索基地。
  • JJnews的啟示: 旗山糖廠的失敗,在於它很可能只提供了「老街的延伸」——更多的攤販、更多的小吃。這等於是逼遊客做選擇:「我為什麼要離開熱鬧的老街,走更遠的路,去一個更冷清、賣著差不多東西的地方?」

第三、致命傷:拋棄了自身最獨特的「IP」

這座園區,最大的資產,就是「糖廠」這兩個字。它承載著製糖工業的歷史、五分車的記憶、以及工業遺產的獨特美學。

  • 定位的錯亂: 然而,「農創」這個主題,卻與「糖業」這個核心IP,產生了嚴重的脫鉤。營運方,等於是拋棄了自己手上最強大、最無可取代的「獨家故事」,去追逐一個全台灣、甚至全世界,到處都在做的「文創市集」的模糊概念。
  • JJnews的啟示: 您的「老」,往往才是您最值錢的「寶」。您公司的歷史、創辦人的技藝、獨特的製程,才是您最堅實的品牌護城河。

旗山糖廠的七年之憾,是一堂昂貴的商學院實戰課。它血淋淋地提醒了我們,在投入任何一分錢進行裝修、蓋廠房之前,請先關起門來,回答三個最根本的商業問題:

  1. 我的顧客是誰?
  2. 我的競爭對手是誰?
  3. 我能提供什麼「對手沒有、顧客非要不可」的獨特價值?

沒有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再多的投資,都可能只是在為下一座「空城」,堆砌更華麗的廢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