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南部家庭年均收入的「霸主」並非高雄或台中。這項數據,為高雄、台南市政府敲響了一記重要的警鐘:在爭取科技巨頭進駐的時代,城市競爭的終極目標,必須回歸到提升在地居民的「實質收入」。僅有高GDP或漂亮的投資數字還不夠,如何透過「高科技聚落」的磁吸效應,成功引進並留住高薪人才,才是決勝關鍵。
高雄與台南必須將「引進高薪人才」與「優化在地生活配套」視為一體的戰略工程,才能在城市戰爭中,從根本上提升市民的收入水平。
基礎設施升級:確保「高薪」人才願意長居
高薪人才的考量,遠超過工作本身。城市必須提供與其收入相匹配的生活品質。
首先,市政府應將高科技人才的居住需求納入優先考量,解決「居住成本」與「交通韌性」。透過社會住宅、只租不售等政策穩定園區周邊的房價。同時,加速捷運、輕軌等大眾運輸的建設,並利用智慧交通系統,優化園區與市區的通勤效率,解決人才最擔憂的「居住與通勤」難題。
其次,高階人才對子女的教育品質要求高。地方政府應增加雙語學校、國際學校的供給,或與在地優質學校合作,提升國際教育環境,提供「國際化」的教育配套。這能徹底消除人才家庭移居南台灣的後顧之憂。
這項配套,是將城市從「過渡性工作地點」升級為「家庭永久定居地」。
產業協作:將「高科技」紅利擴散至「在地服務」
高科技聚落帶來的紅利,不能只停留在科技業內部。市政府必須引導科技資金,活絡在地服務業。
應鼓勵在地餐飲、零售、休閒服務業導入AI、數位工具,提升服務效率與品質,推動「在地生活服務」的數位化。這能讓在地服務業具備更高的附加價值,從而有能力為員工支付更高薪資。
同時,市政府應與在地科技大廠(如台積電)合作,將其對設備維護、數據分析的人才標準,前置到在地職訓機構,優化「人才轉型」的職訓機制。讓在地青年能透過學習新技能,成功轉型進入高科技供應鏈,分享高薪紅利。
城市品牌:以「在地文化」創造人才磁場
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生活氛圍,是吸引高階人才的軟性磁吸力。
高雄、台南應利用其港灣、古都的文化底蘊,打造「科技X人文」的城市氛圍。推動文創與科技的結合,例如,在亞洲新灣區、駁二藝術特區舉辦國際級的科技藝術展演(如TTXC),讓城市具備「創新與生活兼具」的國際形象。
此外,市政府應主動組織科技人才的在地社群,定期舉辦專業交流、休閒活動,建立「高階人才」交流社群。這能幫助新移入的人才快速建立人脈,增強對在地生活的歸屬感。
家庭年收入的數據,是對高雄、台南城市治理能力的嚴峻考驗。當我們能勇敢地面對這場挑戰,將居住安定、教育配套與文化魅力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在地企業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未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