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濕地到老街—大隆田導覽活動讓生態園區更有溫度

發稿單位:都市發展局

發稿時間:114年11月5日10:20

綠意盎然的大隆田生態文化園區於本月2日迎來一場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的精彩旅程!由市府都發局主辦的《棲地共築:隆田森林散策》導覽活動,吸引各地民眾、生態愛好者與地方志工踴躍參與。當日現場氣氛熱絡、互動溫馨,為秋日的大隆田注入滿滿的人文與生態能量。

市府都發局表示,本次活動結合了「大隆田景觀改善第二期工程」的成果與園區軟體推廣,不僅讓大家看見硬體建設的轉變,更能親身體驗園區如何透過導覽、藝術與文化互動重新活化。參與者以雙腳丈量土地,在行走與感受之間,重新發現隆田的魅力。

活動以「生態園區 × 街區散策」雙路線進行,讓民眾從不同角度探索隆田的故事。第一組由林士欽老師帶領,從園區入口出發,沿途介紹園區生態特色、設計理念及濕地動植物的分布與共生關係;竹編藝術家劉哲安老師也分享作品《躼跤紅跤痕(lò-kha âng kha-hûn)》的創作概念──以柔韌的竹材象徵濕地的生命力,讓參與者驚嘆「原來生態也能這麼有藝術感!」

第二組則由陳敏羣老師領隊,展開「官田街區散策」。隊伍從園區出發,一路走訪隆田市場與火車站,穿梭於巷弄與街區之間,聆聽隆田的發展脈絡與地方故事。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歷史,讓參與者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重新感受園區與社區間緊密的生命連結。

導覽約一小時後,兩組隊伍交會並交換路線,完成一場「自然與人文交織」的雙重體驗。最後,所有人齊聚園區東北角的「社區之森」,參與壓軸的拓印與絹印手作活動。大家利用現場撿拾的落葉,將葉片拓印於帆布袋上,創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自然紀念品,成為這場秋日散策最美好的收尾。

市府都發局表示,本次導覽不僅展現了「大隆田景觀改善第二期工程」的硬體成果,更重要的是導入「軟體活化」的概念。透過生態導覽、街區故事與藝術創作的融合,讓區從靜態建設轉化為動態交流的公共空間,實現永續營造的願景。

新聞來源: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市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