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國ButterBear,看高雄熊的轉型可能性

高雄熊生日Party萌翻壽山動物園,活動照片(高雄旅遊網)

高雄在地行銷顧問公司「和捷關鍵資訊」,聯合經營泰國文化粉專「好媳婦的泰國家家酒」共同分析的泰國行銷案例——Butter Bear(奶油熊),近期在社群引起關注。

好媳婦的泰國家家酒Butterbear
好媳婦的泰國家家酒Butterbear文章,與高雄和捷關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解析7個奶油熊IP行銷的關鍵策略,搭配活動獲得熱烈回響。

這隻源自咖啡店的奶油熊角色,不只成功吸引超過52萬名Instagram粉絲,還透過跨界聯名、五感行銷與活動變現,打造出完整的商業模式與品牌宇宙。相較之下,同樣具備觀光宣傳任務的「高雄熊」,則顯得相對低調。

這也引發一個重要提問:高雄熊是否也有機會轉型為具商業潛力的地方IP?

地方吉祥物的IP化商機:高雄熊可以學 Butter Bear 嗎?

高雄熊生日Party萌翻壽山動物園,活動照片(高雄旅遊網)
高雄熊生日Party萌翻壽山動物園,活動照片(高雄旅遊網)

高雄熊自2015年起由高雄市政府推動,定位為高雄觀光大使,形象親切,曾推出多款周邊商品,也出現在捷運站、宣傳影片與市政活動中。然而,Butter Bear 的成功不僅來自可愛外型,而是透過精準角色設定、跨平台經營與商業活動設計,達成高影響力與營收轉化。

以下表格比較兩者在經營策略上的差異:

項目Butter Bear(奶油熊)高雄熊
起源泰國咖啡品牌自創角色高雄市政府觀光吉祥物
角色定位療癒大使,有生活與劇情設定友善觀光使者,出沒高雄各地或店家
經營平台Instagram、TikTok、YouTube官網、臉書、活動露出
社群互動日常動態、與名人互動、影片內容打卡動態、地方活動出席
商業模式MV、周邊、門票制活動、聯名合作公部門推動,週邊商品販售
跨界聯名與ZARA、Gucci、7-Eleven合作地方農特產品、商家聯名

IP商業模式解析:從流量變現到品牌延伸

Butter Bear 的核心優勢在於角色不只是虛擬形象,而是有內容、有活動、有商品、有故事的商業IP。其成功之處在於流量與營收的雙重經營:

  • 透過社群互動引發粉絲關注
  • 推出實體活動與門票制度創造收入
  • 與跨產業品牌聯名拓展觸及族群

高雄IP經濟:不只地方高雄熊、蜜柑站長!黃色小鴨、吉伊卡哇也來高雄

高雄市政府近年也在推動「IP經濟」,例如:2024年黃色小鴨的回歸、2025年春節的吉伊卡哇大型立體化氣膜,活動都為高雄帶入創新高的觀光人次與經濟效益。

而在政策方面,高雄除了觀光局推動的IP高雄熊、高雄捷運超高人氣的站長蜜柑,針對地方業者也不乏原創IP補助、動漫基地支持等,這正是地方企業與創作者切入的機會。例如:文創商品、AR角色導覽、IP主題活動皆有助於高雄IP經濟的發展。

因此地方業者也可以思考:是否能共同參與高雄IP經濟?

透過故事設定、品牌導入、場域合作,與高雄IP共同打造一個專屬高雄的城市IP經濟生態。

2024年高雄冬日遊樂園
2024年高雄冬日遊樂園,不僅將高雄城市「活動品牌化」,更創造「城市IP經濟學」(intellectual property, IP),為高雄帶入900萬觀光人次及140億觀光產值。(高雄旅遊網)

五感行銷在地化應用:高雄文創與咖啡業的行銷靈感

Butter Bear 透過嗅覺(咖啡香)、味覺(餅乾)、觸覺(公仔)、聽覺(音樂)、視覺(裝扮)全面出擊,讓角色深入消費者生活。

回望高雄本地,「駁二藝術特區」擁有豐富的文創場域與設計能量,「鹽埕區」則匯聚許多具有風格的咖啡品牌,若能結合在地IP角色(不論是高雄熊、蜜柑站長或新角色),不僅能為觀光創造新焦點,也能帶動商圈活化與消費體驗升級。

例如:

  • 駁二文創店家推出高雄熊主題周邊
  • 鹽埕咖啡節搭配角色故事導覽
  • 以IP角色為主題的實境遊戲或市集

高雄熊的下一步,可能也能成為「城市天花板」

Butter Bear 的成功不是因為它是一隻可愛的熊,而是它背後有一整套深思熟慮的角色經營策略,與商業變現模型。

高雄熊粉絲專頁

高雄熊若能從觀光吉祥物蛻變為具個性化與市場價值的城市IP,結合文創產業、商圈場域與在地品牌力量,也許下一個國際舞台上的「天花板角色」,也能來自台灣高雄。

但不同於Butter Bear 從商家做起,最後成為泰國觀光大使,高雄熊則是屬於公部門IP,如何吸引地方店家願意共同最大化IP亮點與推動,也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大挑戰。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