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台灣人10大生活習慣 外送平台趁勢竄起居首位

 
2023/1/11  
 作者:編輯中心 
贊助作者喝咖啡
 瀏覽次數:1774 
贊助總額 : 0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長達3年之久,改變了全球多數企業的供應鏈互動與經營模式,就連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起了重大改變,除了無法出國進行商務或休閒旅行外,戴口罩、注意人際互動距離、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更依賴網路,也成為了每個人生活中的基本準則。
 

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數據分析專業公司iNiN合作,以近一年內的網路資料為基礎,來源包含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新聞平台及討論區平台等,分析疫情前後的網路討論主題變化,彙整出以下十大改變,依序分別為:餐飲外送平台成為大家的好朋友、眼神成為判斷帥哥美女的標準、視訊會議變成逃避現實的形式、身體不適成為最佳的請假藉口、突然發現在家工作也很有效率、養成更好的衛生習慣、因國內旅遊而更熟悉台灣這片土地、更樂於討論各種戲劇、對執政者的不滿倍增、更關注全球衝突。

國立高雄大學資管系主任楊書成指出,台灣由於地小人稠,各種吃喝玩樂相當便利,不利於網路點餐平台的發展,但在疫情影響下,台灣人被迫接受了這樣的模式,就算是疫情結束後,下午茶、宵夜或其他不便外出的時段,人們還是會習慣透過Uber Eats或Foodpanda來解決餐飲上的需求。

除此之外,視訊開會雖然方便,但要不要開鏡頭、參與者是否專心互動、網路不順造成溝通障礙等議題,也常常困擾視訊會議的參與者。有時候湊不出時間開會,視訊會議也成了一種形式化的工具,反應出主事者「反正我有開會了,溝通順利與否根本不重要」的逃避心態。

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丁一賢認為,後疫情時代的口罩解封,對很多人來說,「無所遁形」的顏值反而形成一種社交上的壓力,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值得關注。此外,許多人已經習慣宅在家,透過網路觀劇、討論各種政治及全球議題的現象也變得更加明顯,再加上透過網絡宣洩對防疫的不滿,也讓執政者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任何政策都會被放大檢視。不過,某些產業也因此發現在家上班反而更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未來勢必會產生更多元的工作模式。

上述因為疫情而改變的十大現象,有些可能會隨著疫情解封而逐漸消失,但這三年的嚴格封控對台灣人心理及行為的影響不容易改變,後續發展值得進一步觀察。

新聞網址: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1-05/851829
 

編輯中心 贊助作者喝咖啡
贊助總額 : 0  


聯絡我們 | 常見問題 | 著作權 | 隱私權政策 | 關於我們 | 客服Email: kolmaker2020@gmail.com | 聯絡電話:0912-327-575

jjnews 跳跳新聞網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