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的人才戰爭:南台灣大學與在地企業如何共育「高頻寬記憶體」設計與封裝人才?

美光科技傳出積極向三星、SK海力士挖角高階HBM(高頻寬記憶體)設計人才,這項訊息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出了一記清晰的警訊:AI時代的競爭核心,已從晶片製造的「量」,轉向記憶體技術的「質」與「人」。對於南台灣的封測聚落和在地大學而言,HBM人才的爭奪戰不僅是國際巨頭的遊戲,更是我們必須主動參與、為在地產業建立人才護城河的迫切戰略。

HBM是實現AI高效運算的核心技術,需要記憶體設計、先進封裝的高度複合能力。南台灣必須利用其在地封測巨頭(如日月光)的優勢,與學術界緊密聯手,共同打造HBM設計與封裝的特色人才培育基地。


將「先進封裝」視為實戰學分

HBM的關鍵在於其垂直堆疊和微小連線技術,這讓封裝廠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南台灣大學必須將最新的封裝技術納入實戰教學。

在地大學的電子、電機、材料科系應與在地封測廠合作,設立「HBM與異質整合」實驗室。共同建置具備CoWoS、InFO等先進封裝概念的虛擬或實體實驗室。讓學生在校內就能接觸到**矽穿孔(TSV)技術、微凸塊(Microbump)**等HBM的核心製程。

同時,企業應提供學生帶薪、長期的「輪調式」實習機會,推動「輪調式」實習與專題。讓學生不僅學習封裝製程,更深入了解HBM的功耗、散熱與電氣特性。將學生的畢業專題與企業的HBM良率優化、散熱結構設計等實際問題結合,實現學用合一。

這項共育,將大學人才的知識結構直接升級到AI記憶體時代的標準。

建立「複合型」人才的跨域能力

HBM人才不僅要懂硬體,更要懂設計、懂系統。這需要打破傳統科系的壁壘。

學校應推動跨域課程整合。鼓勵電子電機系學生選修材料科學、熱管理課程,同時也要求材料、機械系學生學習基礎電路設計。這能培養出能與HBM設計師和封測工程師溝通的「複合型」人才。

此外,在地封測廠應鼓勵內部高階人才擔任大學的「產業導師」,定期回校分享HBM設計與封裝的前沿技術,優化導師制與技術回饋。這能讓南台灣的教學內容能緊跟國際巨頭的最新技術標準,避免與國際脫節。

以「專案主導權」抵抗國際高薪挖角

面對美光等國際巨頭的高薪挖角,南台灣中小企業必須利用非薪資優勢來留住人才。

在地企業應將關鍵人才視為技術合夥人,賦予「核心專案」主導權。讓他們HBM相關的自主研發專案主導權。讓人才感受到其工作具備的挑戰性、影響力與價值,而非單純的執行者。

同時,企業可考慮提供技術參股或利潤分享機制,推動「技術參股」機制。讓關鍵人才與企業的成長利益深度綁定。這能有效提升人才的留任意願,並將其與企業的長期價值相結合。


HBM的人才戰爭,是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嚴峻考驗。南台灣必須勇敢地將產學深度整合、複合型人才培育與非薪資留才機制納入核心策略。這將能為台灣在AI記憶體領域開創一個更具應變力、更有價值的新局面。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